建筑學院
作者:南柯
每年都有一批建筑學生畢業,也都會有新的建筑學生誕生。疫情推遲了這個進程,卻無法讓新舊更替的規律缺席。
距離高考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剛過十八歲的學生們就要突然面臨一個在他們眼中會決定一生的抉擇,然后會有很多人憑著最原始的喜歡或者茫然后的孤注一擲沖進建筑學的大門。
但是,它會是正確的選擇嗎?

? Federico Babina
01
建筑學什么?
在解釋這個問題時,我們先得搞明白: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師?
牛津詞典里,建筑的定義是設計和建造的藝術或實踐。換言之,這是一門追求藝術創作和科學實踐結合的專業,所以建筑師需要具備的能力就變得十分寬泛。

? Leewardists
文藝復興建筑師阿爾伯蒂說:“我所稱之為建筑師的人,從完美的藝術與技巧的角度來說,是通過思考與發明,既能夠設計,也能夠實施的人;是對于(建筑)工作過程中的所有部分都了如指掌的人;是通過對巨大重物的移動,對體量的疊加與聯結,能夠創造出與人的心靈相貫通的偉大的美的人?!?/span>
這個標準一直都是建筑師潛意識里的自我準則。一個集藝術、科學、歷史、社會研究、手工實踐于一身的職業,它的耀眼的光芒是很多建筑師從迷戀到尋夢的起源,也正是一些人不正視自己應對艱難環境的能力,盲目踏入建筑學領域的開始。

△ 紀錄片《建筑師的生與死》
為了畫畫學習建筑,為了藝術學習建筑,因為文藝學習建筑,喜歡歷史學習建筑,或者啥都不喜歡就是覺得建筑師很體面而學習建筑……這些動機都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在開始個人膨脹的表達欲之前,得先問自己是否愿意為“喜歡”二字吃點苦。這個吃苦包括不定期通宵熬夜、工資水平中等、被市場控制的設計內容、被行業亂象剝奪的部分自由等等。
接受了這些,冒險游戲就可以開始了。

△建筑師的一天 ?Arquideas
正如上文所說,建筑師的準則有一大堆漫長的定語,而學校作為一個半烏托邦社會自然會按這個標準來塑造你。
1.培養計劃。

△天大課程計劃 ?知乎網友 你看你看
這是網絡上一張天津大學的大學五年的課表。
課表告訴我們,為了成為更好的建筑師,你必須去學習物理、結構、數學這些看起來非常理性的內容,然后也要與歷史以及一大堆設計理論打交道,要去學習基本的藝術課程和手工制作,也要了解房地產開發的流程。
建筑產生就像是一部龐大的機器,每個環節都會有專門的人才去攻克,這些內容你并不必須完全精通,但是需要對每個環節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整體的把控。

△ BIM流線里的協作模式
所以你不僅要懂得它們實現的可能性,也需要明確地把這些想法表達給其他環節的人,溝通能力和邏輯性是建筑學生一個隱形的培養目標。
至于開始建筑學習后需要研究什么風格、哪些理論這些都是后話。真正學習建筑,會發現這是個無法探底的知識洞穴。
2.軟件和手繪。

△ 建筑學生需要了解的軟件,其中CAD、SU和PS是需要熟練掌握的
上面是建筑學院前段時間整理的建筑學生應該學習的軟件,在《入門到頭禿,建筑系到底該學哪些軟件?(點擊前往)》這篇文章里有詳細的描述。
概括起來地說,要了解的軟件很多,要熟練運用的可能有兩三個,不過大部分,只是需要學會這些軟件很小的一部分功能。
關于建筑手繪,雖然很多工作被軟件代替,但在前期的概念階段、在構成的訓練里、在項目考察的過程中,手繪都依然很重要。它既考驗你的圖面表達,更重要的是訓練你對建筑要素的提煉和概括能力。況且很多人是沖著畫畫學習建筑的。
我想在報考建筑學的人里,必然有人覺得自己手繪太差,有人覺得自己對軟件一竅不通,這兩種核心的技能,其實都是可以靠訓練達到正常的水平,它們還遠沒有到達拼天賦的地步,只怕你不夠努力。△ 一張建筑表情包,分別對于大一到大五再到畢業的設計內容
這是網上流行的一張關于建筑學生的設計方向圖(大霧)。咱們先不理會最后的自嘲式反轉,從這個圖里能大概看出一個建筑系學生在每個階段要學習的內容。大一大二時學會基礎的技能和設計理論,比如建筑入門、藝術基礎、手繪課、建筑師以及一些常規的大學課程,期間可能會涉及到小型建筑的設計,并學會部分軟件;大三、大四會接觸更深層的建筑理論,以及構造和軟件方面的內容,在設計方向上,建筑尺度會逐漸擴大;大五的時候開始準備實習和畢業設計。http://www.pedromartinezsanchez.com/archcollege/2019/02/43499.html02
建筑系學生的生活
建筑學生的大學生活并不是什么甜蜜旅程,它會比高中過得更加艱苦。如果說程序員的996生活是從踏入公司開始,那建筑師的007日子其實從踏入大學就已經奠定基調了。大一可能還有些清閑日子,但很快專業教室就會變成一個煉獄的地方了。夜晚凌晨的校園,其他地方已經熄燈滅火,建筑系的教室還燈火通明。熬夜通宵是建筑學生的常態,也是往后工作的常態。當然這并不是針對所有人,不過要擺脫這種生活,首先你得是個時間管理大師,其次你不是個強迫癥,否則一定會一直修改圖紙直到交圖和匯報前。
前段時間我們剛直播過清華評圖,當時清華大三學生的工作量就震驚了圍觀的群眾。如果你對自己要求高,要完善的東西永遠是無止盡的。對于大部分選擇建筑的人,多少都有點理想主義,但這種宏大的情懷能否變成行動上的成果,就需要看有沒有強大的自制力,有沒有直面慘淡人生的氣魄。這并不是勸退,只是一劑預防針。如果你還不能想象自己未來五年的生活,可以從我們去年七夕的文章《愛上建筑師男孩(點擊前往)》里找到一點真實的感覺。不過未來你會感謝這些修仙的歲月,它比起以后你在設計單位受到的折磨而言,似乎變得充實而且夢幻。而且和大部分在大學惶惶度日的人相比,你永遠不會為大學的時光感到懊悔。03
現實的問題:付出和回報
我們需要給你打潑冷水,大部分的建筑師不像電視劇的那么光鮮,也沒有現實里一些網紅建筑師那么瀟灑,甚至連進入設計院都是要掙破頭皮的。建筑師不是什么賺錢的職業,收入在當下沒辦法和金融、IT這些行業相比,性價比也不高,但是它又是一個相對穩定的職業。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平凡的,建筑師也是平凡的。計成的一篇文章講述過建筑師這個職業更適合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雖然內容有一些偏激,但不無道理。如果你需要周旋于各種復雜的生活問題,要為自己的生存和父母的溫飽殫精竭慮,那還能有底氣追逐自己的夢想。又或者,降低期待,咱們不談那么多理想,也許還能湊合著過好日子。不然為什么這屆九零后都講究佛系心態呢?
十幾年前,建筑師在設計院苦干幾年就能累積不少財富,還有很多私活賺錢,再通過這些收入提高自己的閱歷和見識,這尚且還能逆襲。但在這個階級固化日漸嚴峻的社會,往前一步都是艱難的。前幾天知乎熱搜里有個問題”為什么要去中建?“,最高贊的匿名作者是一個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長得一般,內向不愛說話。他決定去工地駐場,只是因為中建的工資不低,常年駐場也能省下許多城市的生活成本,雖然可能很難找到女朋友,但他一想到未來賺的錢能夠讓鄉村的父母搬到縣城區,他就覺得人生充滿希望。成為平凡的建筑師,無論是在設計院畫圖還是去工地指導施工都是正常的,在平凡中還能保持著一點希望,這已經是大部分人的追求了。不過如果你的家里條件還行,那就可以去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合理用好家里的資源,也是個人能力的體現。我們不必把社會看得那么割裂。畢竟,在建筑設計吃苦和脫發的問題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04
去什么學校?
說了這么多,肯定還是很多人覺得為了愛可以接受這一切,或者不想自己后悔,依然要選擇建筑學,那么就談點更實際的問題,應該去哪上大學?先拋開分數地說,全國有三百多家學校有建筑學這個專業,名聲最大的肯定是老八校。不僅是因為老八校的師資力量強,還因為這些學校的老師和畢業學生可能掌握了全國百分之八十的設計資源。大學讀的是書,更是圈子,而這些資源有可能是未來個人發展的重要支撐。這是一份全國建筑專業排名,清華、同濟、天大、東南一直常年前四。這些學校都各自有所側重,東南大學和天津大學一向以扎實的基本功著稱,兩者都可算是學院派的代表,而清華和同濟更像是改革先鋒隊,教學風格更加開放,總會率先去探索建筑教育的進一步可能性。不過這也僅僅是一個容易識別的初級標簽,實際上,這些高校都很注重中國古典建筑對學生的熏陶,對學生的基礎要求都很高,也會用各種方式去打開的學生的思路,并不是哪個學校出來的學生就一定帶著某種人設。
△ 建筑老八校
總的來說,老八校的教育本質上是一樣的,就像游戲里,最開始的訓練沒太大區別,只是到后期加技能樹點亮時,才會開始產生差異。
但是也有一些學校會探索完全顛覆的教學。比如中國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就更注重的是思維和美學的訓練。國美的王澍老師一直想把“建筑學”改成“營造學”,因為這個名字更符合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建構方式,去除建筑師中心化,讓匠人的地位占據主動,這無疑也是思考建筑的另一種方式;而央美出來的建筑師近年來逐漸在中國建筑界掌握的話語權,各種活動和展覽也越來越多,他們的教學也常有顛覆性。但是這些學校招收的學生畢竟不多,還有很多建筑學生會分散到各個普通學校和各個城市。對于普通學校的普通學生又該怎么抉擇?從建筑這個方向來說,最好還是往大城市去求學,到一個更開放的地方。在這些城市里,會有很多開闊思路的講座,很多有趣的設計展,當然也有更多學術資源,這些對于建筑學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隨著中國影響力擴大,很多國際建筑大師也在中國的一線城市里建造許多前衛的建筑。這些作品能夠成為你近距離考察和研究的對象。△ 南京四方當代藝術中心,邀請了國內外許多建筑大師在此設計 ?南京旅游更現實一點,未來尋找實習的單位,在大城市里也會有更多選擇。但是大城市也有不少,又該怎么選,這就涉及到個人的興趣點了。比如喜歡近現代西方的建筑,那可以去上海,如果喜歡中國古典建筑,可以選擇北京、蘇州和西安,喜歡研究街巷文化,可以去廣州和成都……這些需要展開一份漫長的調研,研究城市文化也是建筑學里非常重要的前提,剛好給自己做個熱身。05
就業情況
建筑專業的就業方向,從網上許多報考信息和指導都可以找到。由于整個建筑業行業緊密的關聯性,只要和建筑掛鉤理論上都可以去,無論是當甲方,去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去搶規劃和景觀的飯碗,去和土木兄弟在工地上談笑風生,都不會淪落沒有工作的狀態。畢竟建筑專業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選擇點亮的技能很多,畫畫好的可能就轉行成了插畫家;軟件好的,也許就投身到影視和游戲行業;甚至還有健身、產品經理、火鍋店店長各種千奇百怪的轉行勵志案例。但所有這些,都要基于對自己清晰的認識。成功的畢竟是少數,不要被那些光鮮的案例迷昏了眼,只有到你發現自己能夠完全有實力勝任另一種工作時,再去做出選擇。
△ 曾仁臻從建筑師轉行自由職業,繪制了豆瓣熱門的插畫書《魚山飯寬》?曾仁臻
和這些比起來,去設計院和事務所依然是大多數人工作的選擇,人不可能完全沒有希望地活著,很多人最開始還是會滿腔熱情,覺得做設計是對自己多年夢想的一種堅持。我們從最好的學校和普通的學校開始分析。
這是CAUP發布的2019年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學生的畢業去向統計,其中本科畢業生直接就業的只占到了30%,另外70%選擇了考研或者留學,說明本科生就業形勢確實不太樂觀。不過碩士研究生里,大部分人選擇了就業而不是升學。從另外一張圖里,可以看出大部分同濟建筑研究生還是選擇去國企單位和政府單位。這是他們去往的行業,確實會有一些個例去其他的行業,但整體上,大多同濟畢業生還是會選擇把設計作為自己的第一份職業。△ 相關資料來源:2015年-2017年同濟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分析 ?同濟大學就業網在另一份報告里,在同濟大學學生畢業去向集中度調查中,建筑公司牢牢占據榜單,顯然,建筑學生的選擇不像其他專業那么分散,而是出奇的一致,大多都是華東地區的國企設計院。我們再找一個比較有大眾參考性的例子。沈陽建筑大學是最近興起的“建筑新八?!敝?。2016年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沈陽建筑大學畢業生工作三年后的薪酬調查結果顯示,月薪 3000~5000 元的比例為 57.54%,月薪 5000~7000 元的比例為 26.33%,月薪1萬元以上的比例為 16.13%.這個薪水達到大多數畢業生的想法嗎?2017年,昆明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對當年的畢業生對薪水預期進行調查,13%的同學期待值在5000元以下,57%同學的期待值在5000元至8000元之間,18%的同學的期待值在8000元-10000元之間,還有12%的同學期待值在1萬元以上,這與上面的實際情況差距不小。2018屆昆明理工大學建筑畢業生中設計院就業人數占比為39%,房地產企業為13%,升學人數占比為26%,公務員、事業單位就業人數占比為3%,待業或其他類型就業人數占比為19%。這個比例其實和同濟都很相似。本科學生們不敢輕易工作,但工作的人依然選擇的還是設計單位,真正轉行的還是少數,不像我們從媒體得到的印象中那么高。總結起來,完成建筑學教育后你會有很多種選擇,它只是為你打開一扇門。可是一個人的命運,不僅看個人努力,還要看歷史的進程,2008年,建筑師的工資能夠輕松碾壓程序員,但是2020年,一個頂級建筑名校畢業生的工資和普通的程序員差別不大,而工作量也許是相同的。但那是2008年,現在又遇上一個新的契機,新的基建計劃正在到來,互聯網的浪潮開始有點動蕩,誰也不知道未來如何。我想套用豆瓣讀書里《解憂雜貨店》的一個短評,“每一個選擇只要努力過,都是正確的選擇”。不要害怕選擇,應該擔心的是,選擇過后你沒有真正地努力。※ 封面圖來源:https://ukilog.tumblr.com/post/156889385858/寶島社建築士音無薫子の設計ノート-あなたの人生リノベーションします著逢上央士-裝畫
?版權聲明
本文由建筑學院原創編輯,轉載請聯系我們。
回復 orange &sugar: 看東南研究自動化的時候,我是真的酸
大學和大學之間真的很不一樣。
看了那么多,還是想學建筑
大學和大學之間真的很不一樣。